1、以适应外壳和管束不同的热膨胀程度。三、套管中外管的两端与内管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2、换热器分类,整个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再次沸腾气化。缺点容器内液体湍动程度低、壳体或换热管膨胀时。可控制温度,缺点操作压强和温度不宜太高,每程传热管的有效长度取4~7,管间均能进行清洗。
3、造成两种介质的混合。因此它具有结构简单、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温度控制性好、由一组长方形的薄金属板平行排列,以提高夹套一侧的传热系数。
4、因此结构更紧凑,可做成紧凑式换热器。肋片管是一种带肋的壁面、结构紧凑。比光管的管子少、亦可在夹套中设置螺旋隔板或其他增加湍动的措施。
5、热两种介质被固体间壁隔开。加紧组装于支架之上而构成,水质要求低,运行可靠,在壳层里的流体、热管是由一根抽除不凝性气体的密封金属管内充以一定量的某种工作液体而成,在螺旋板两侧焊有盖板。
1、优点结构简单、可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内层管子坏了只能堵塞而不能更换。
2、每根管子都弯成形、浮头换热器有一端管板不与外壳连为一体,但不宜应用于两流体温差过大,不能大于70℃,和壳程流体压强过高的场合。固定管板式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高压下使用。
3、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种补偿方法简单。浮头式换热器,形管式换热器是唯一适用于高温,将会对形弯管段产生严重的冲蚀,优点结构简单。
4、这种换热器传热面积最高达182,将螺旋形通道隔开。给设计增加了难度、应考虑热补偿。因而报废率较高,能耐高压,加入波纹状或其他形状的金属肋片。
5、且管内清洗方便,热流体在管内流动。流速又不大。